在這次倫敦奧運會上,如果說兩次打破世界紀錄的葉詩文帶給了人們最大的驚喜,成為最大贏家,在預賽第一個欄就摔倒的劉翔,則帶給人們最大的震驚。不過,危機出現之后,劉翔和他背后的團隊恰當地使用示弱法——摔出了一場危機公關秀,不僅化解了這場危機,還贏得了全世界的同情和理解,成為另外一個大贏家。
自從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冠后,在人們心中,劉翔就成為神一般的存在,也成為“亞歷山大大帝”。人們仿佛把一個民族在田徑項目上的成敗,完全寄托在他一個人身上,強大的民族自尊或自負感,只允許他成功不能接受他失敗。
所以在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留給人們一個落寞的背影之后,憋著一股勁的人們渴望劉翔一雪前恥的時候,可以想象,他在倫敦奧運會上如果沒有奪冠,一定會遭到很多人的唾棄和指責,引爆個人最大的危機。對此,相信劉翔和他的團隊心里比誰都清楚。
劉翔和他的團隊心里清楚的還有自己的身體狀況,他明白自己在這屆奧運會上奪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,那場最大的危機肯定不可避免。
在奧運會和劉翔參加比賽之前,對危機早有預知的劉翔與其背后強大的危機公關團隊,就開始給人們打“預防針”,對媒體發言時明顯留有余地,對劉翔處理危機打好了基礎。
2012年7月13日劉翔參加倫敦大獎賽退出決賽時,孫海平教練就表示“劉翔肋間有氣,來之前就有些疼”。20多天之后,8月3日劉翔由德國到達倫敦,在機場上,教練又表示“劉翔的肋部傷勢已沒有什么問題,但腳傷有些復發。”
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,教練孫海平就兩次透露劉翔的傷勢,恰恰都是接近奧運會比賽的時刻,這是在向人們暗示:劉翔傷病在身,不可能以最佳的狀態參加奧運會,如果不能跑出好成績,也是情有可原。
為化解危機埋好伏筆之后,劉翔在危機真正到來的那刻,也就是在預賽中跨第一個欄摔倒的時候,可能也就不再驚慌,而是繼續進行下一步的“動作”。
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跑都沒跑直接掉頭就走相比,這次奧運會上,劉翔和他的團隊學聰明了,采取了示弱法,“順從”了很多人的心愿——悲壯地“跳”完全程。
摔倒之后,他開始向人們展示弱者形象:先是表情痛苦地坐在地上,用手捂著右腳跟腱部位,然后站起來單腿跳著走到了終點。經過最后一排欄架時,他還特意“跳”到自己的“第四欄道”,俯身親吻了一下欄架。
中國人歷來同情弱者。與強者相比,弱者總是容易獲得同情。試想,廝殺疆場的將軍如果失去雙腿該是怎樣悲壯、怎樣可憐。一個曾經創造過數次輝煌戰績的運動員,腳腿部受傷也是一件殘酷的事情。更何況,在其競爭伙伴大步跨欄、飛速前進的時刻,他卻忍著傷痛單腳跳著前行,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。
劉翔塑造的悲情英雄形象,表現出的不放棄精神,贏得在場觀眾的掌聲,更是贏得了人心。這一次,很難讓人再去責怪他,更多的可能是心疼。當時,解說員就哭著說:“劉翔是一個戰士!一名運動員腳有傷,猶如一名戰士失去了槍。劉翔是該休息一下了,劉翔再見!感謝劉翔這么多年給我們留下這么多驕傲的回憶,今天這一下,真的是太慘烈了!”
在賽場上留下觸目驚心的一刻后,劉翔在賽后繼續示弱。在回奧運村的路上,他給爸爸打了電話,但是叫了兩聲爸爸之后,他就哭了。這一刻,他不再是戰無不勝的奧運冠軍,而是一個遭遇挫折、向父母訴說的“兒子”。這一舉動,讓他又贏得了眾多人的感同身受和同情,有人直接表示:“劉翔不欠任何人的,把他還給吉粉花(劉翔的媽媽)!”
出色的運動員總是承載著人們更多的希望,他們一旦失敗,也難以被原諒。正是因此,他們更是要掌握危機處理的方法。
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,體操王子李寧在吊環和跳馬兩項比賽時的失利,就被罵為賣國賊,有人甚至以死相威脅。值得慶幸的是,今天的中國運動員的危機處理水平有所進步。和李寧一樣犯了“難以饒恕的錯誤”之后,劉翔通過恰當的危機處理,不僅避免了被指責辱罵,還贏得了人們的支持和贊賞,顯示出高超的危機處理之道。